3. 宴会大厅 – 西边

Banqueting Room of Royal Pavilion

图片

Close up of dragon chandelier in the Banqueting Room.

成绩单

乔治四世希望所有来到皇家行宫的宾客都能为之惊叹,并留下深刻记忆。两个世纪后,这间大厅仍能让人过目不忘。当您走过低调古朴的入口大厅,穿过颇有情调的长廊,眼前的宴会大厅会让您眼前一亮。这正是乔治四世的意图所在。富丽堂皇,引人注目,宴会大厅用气势恢弘的装饰来称颂想像中的东方古国。您往上看,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华丽无比的莲花吊灯,然后是一条精心雕刻的银色飞龙紧紧地用利爪抓住灯顶而飞跃其上,最后您可以看到穹顶上巨大的芭蕉叶装饰。如果您细看,您会发现在芭蕉叶下面有几片立体的叶片。这也是乔治四世在视觉上所耍的一个小把戏,以加深参观者在深度上的错觉。

在这间大厅里环视一周,您可以看到四处都有龙的身影,而来自东方的人物肖像和图案则延续了中国元素这一主题。如今的大厅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而在乔治四世的时代,则崇尚大量涂抹或覆盖亮光漆的银色装饰。如今,这些装饰均已褪色。而当时的整体效果比如今更加光彩夺目。宴会大厅主要在晚间使用,吊灯和金银装饰上的油灯烛火通明,光影闪烁间带来一片生机盎然。您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大厅两端壁炉里燃烧着的熊熊火焰,以及大厅两边分列的四个装饰灯或高烛台的耀眼烛光。

这间大厅由罗伯特·鍾斯于1817年装饰。雖然鍾斯在行宫外的成就鲜为人知,但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最优秀、且最多才多艺的装饰艺术家之一。他为行宫内的众多装饰提供了非凡的设计:如枝形吊灯、木制品、大理石壁炉架、家具、帷幔、镀金青铜以及精心描绘的墙壁装饰。他还引入了共济会的符号,如果您仔细察看壁炉上方的穹顶,您可以找到绘制精美的野兽,天体以及太阳光线,所有这些隐秘的装饰都可以说明乔治四世与共济会有关联。

乔治曾在这里大宴宾客,餐桌上常常摆放着几十道菜肴。他们在这里可以呆上好几个小时,而宾客们在享用完美食后会离开宴会大厅,到别的房间繼續玩纸牌游戏、听音乐或跳舞。

我们很快就会回到宴会大厅,然后了解更多关于乔治所精心准备的晚宴美食。

如果您准备好繼續遊覽,请进入下一间房,并输入数字4。

飞龙吊灯

請聽装饰艺术家及玻璃保存师安娜·索登的解說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宴会大厅的中央吊灯。长30英尺,重达1英吨。我們從頂部開始欣賞,在石膏穹顶正下方是铜叶,然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精心雕刻的木龙,龙身长十二英尺,连龙舌都是用木材精心雕刻而成。此前之所以称之为银龙,是因为龙身覆盖了银片,然后涂以红绿两色釉料来突顯视觉效果。龙的下面是镜面星型装饰,犹如聚光灯一般,将吊灯灯罩里的灯光反射到下方的餐桌上。吊灯上还有六条精心雕刻的银龙,每条龙都顶着一座莲花灯,这些银龙全部为原来的作品,也是由木材雕刻然后覆盖银片所制,龙嘴所支撑的莲花灯采用的是切割過的彩色玻璃。原本使用的涂料为明亮活泼的胭脂红,然后用绿色修饰莲花的脉络,所以当时的吊灯其實远比现在的色彩更加丰富。吊灯本身装饰了15000多个小水晶片,所以才如此熠熠生辉。吊灯最先使用的是菜籽油,将油置于油灯裡即可照明。这些油灯在當時可說是最先進的照明技术,因此,灿烂辉煌的灯光效果自然无可比拟,以至于当时的评论家们将这间大厅描绘如“钻石般闪耀光芒”。

使节银器

自17世纪晚期起,代表英国王室出使海外的使节与外交官们特享银器或者镀金银器作为津贴,以便在娱乐时仍能保持高雅时尚。理论上,在使节结束任期归国后,一般需要交回此津贴。不过实际上很少有人真的这么做,这些银器往往最后被据为己有。

宴会大厅的大部分镀金银器皆来自皇家金行Rundell, Bridge and Rundell于1813年提供给当时出使维也纳的英国大使查理·斯图尔特爵士。提供给大使的银器都装饰了英国皇家徽章。这些镀金银器一面是乔治三世的徽章,另一面则是斯图尔特男爵的徽章。这种做法并不常见,因为一般银器在成为家族祖传遗物后才能添加家族徽章,但斯图尔特爵士在得到這組银器後,就立即刻上家族徽章。